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培训学习 > 正文
    购物车
    0

    尴尬的教育,无奈的乡村

    快看看去     2019-05-04 13:58:36     浏览:2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快看看去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尴尬的教育,无奈的乡村


    作者:鲁安新华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大搞特搞“形象工程”,过分对“示范性学校”、 “重点学校”的建设,目前一些城镇学校建设标准过高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往城镇“示范性学校”和“重点学校”“锦上添花”,其用意更是公开 的 秘 密—— —为 使 自 己 的 子 女 “ 近 水 楼 台 先 得 月 ” —— —“示范性学校”和“重点学校”成了“干部子弟学校”。就是这些地方政府官员有意制造与拉大城乡校际差距,使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得更加不合理,致使农村薄弱学校长期存在。 解决农村学校边缘化问题的对策: 

    (一)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一要调整教育投入结构。我国义务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公共服务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占全国基础教育的绝大部分,然而,从目前我国教育投入的结构来看,整个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太小。因此国家应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要重心下移,把财力更多地投到基础教育上,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在城市义务教育与农村义务教育之间,要重心外移,财力更多地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上。二要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全国逐渐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在经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县级财政不足以支持庞大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开支的,中央和省、地应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调整不同地区的政策,从富裕地区转移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三要认真贯彻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体制是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把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权收到县这一级,由这一级政府对本县的义务教育实行统筹管理,对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四要建立规范的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在都市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一般都流向了城市,回农村的很少,而农村基础教育由当地乡镇或县级政府负担。可以说,城市人才资源富集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凝聚着农村教育资源的成果,而城市没有为此支付任何教育成本,这对农村地区来说是不公平的。为减少这种不公平,城市应该向农村支付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才的部分教育成本,这符合教育成本分担的利益获得原则。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面对近一二十年来悄然兴起、不断升温的所谓“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理性分析,而不能作不恰当的宣传和推崇,当务之急是取消在公办学校中的所谓“重点”、“示范”的冠名。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没有必要再把眼光盯在少数 “窗口”、“示范”和“重点”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取消了“重点”、“示范”学校,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标准,缩小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配置诸方面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二)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师德教育,增强献身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他们的思想工作要常抓不懈,使他们安心工作,牢固树立敬业思想,乐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一方面要在农村建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所谓的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即在现有国家工资的基础上,对农村的从教人员实行大幅度的工资补贴。另一方面,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条件和政策许可的情况下,要对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加大倾斜力度。在福利方面,要实施一系列照顾性政策,如住房公积金补贴、农村补贴等,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实惠。在评优评先评职方面,也要对他们加大倾斜力度。最后,要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采取一切措施,让农村教师“充电”。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培训,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此外,还要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奔赴城镇名牌学校“拜师学艺”,得到名师全方位的指导,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三) 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向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时期,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村工作的主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亟需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因此,一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学校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脱离的状况,增加农村实用知识的教学内容。农村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是基础性的文化知识与工业生产所需的知识、技术以及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有机结合。二要突破课程设置的单一性,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应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劳动课”、“职业技术课”,组织学生学习与掌握以农业技术为主的各种劳动生产技能。第三,农村要确立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争取各方的支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四) 调适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农村教师自身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头脑,努力调适新课改中的文化冲突。一方面要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首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课堂上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评判学生的优劣,甑别学生,评价指标应多元化。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是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探究、实践、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要重建教师精神文化。第一,建设良性的创新文化。加强农村教师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设良性的创新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追求稳妥、疏于学习的传统,给农村教师群体注入鲜活的学习动力,改变呆板机械的生活方式,使每一位农村教师都成为乐于学习、追求变革与超越的个体。第二,建设研究型教师文化。增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倡导教育行动研究,切实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强化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改进学校的内部管理,以管理促科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村教师参与到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科研中去。第三,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摆脱农村文化封闭性的拘囿,善于调适新文化的冲突,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愿意接受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能公开地承认自己在尝试新的做法中的困惑,与其他教师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感受和建议,给同事真诚的肯定和鼓励,以共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五) 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对农村教学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力度

    管理可以出效率,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可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人、财、物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既能减少消耗,又能增加产出。针对目前一些农村教学管理非常松散的现状,学校内部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常规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各类教学规章制度,严格循章治校。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农村的管理,使之走上正规发展的路子;教研室要加大调研力度,对农村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微观诊断,宏观把握,提出合理的建议;督导室启动督导评估机制对之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评估。




        

    鲁安新华


    欢迎大家来访~~~



    黄河滩人



    ......

    每一天都登录帐号……









    刘梦麒


    老师,您是不是党员?




    打开乐教乐学可查看原文及评论
    进入乐教乐学

    http://share.lejiaolexue.com/enginedl/openapp.html?applink=ljshell%3A//huodong%3Fid%3D554535%26worksid%3D36965588%26backtohome%3D0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